2022年12月7日,继“二十条”后“新十条”发布,社会面短期内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激增,医疗机构压力陡增。
一方面是大面积感染造成医护人员极度紧缺,一方面是就诊量暴涨,面对双重困境,安庆市立医院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遏死亡”的工作重心,扛牢公立医院责任担当,上下一条心,全院一盘棋,守土尽责,分秒必争,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以敢于胜利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决心,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打通科室壁垒,扩容空间、整合资源、调配人力、采购设备,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统筹部署 防重症遏死亡
11月30日凌晨两点钟,面对疫情防控与救治进入新阶段紧迫形势,院党委紧急召开应急预案会议,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钟胜、院长刘建为组长的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专班、设备保障专班、后勤保障专班、药品保障专班等,要求各专班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尽可能地调动一切资源,全力保障医疗救治。
12月7日,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新十条”实施后,医院更是紧跟政策步伐,在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谋划部署医院重点工作由疫情防控转为医疗救治,强调有序做好医疗资源准备、医药物资储备和医务人员调配等。在原有的发热门诊基础上,增派医护力量,高峰时开通3-4个诊间,让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能得到最快的对应诊治;改造普通病房,增设重症医学病房床位,成立转化ICU,缓解重症患者入住压力;成立内科综合病区,专门收治新冠相关患者。针对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引起肺炎的大量患者,要求有收治能力的其他科室,如内科、中医科包括部分综合实力强的外科兼并收治,进一步保证相关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面对严峻形势,市立医院党委发出倡议,要求全院党员干部争先锋、作表率,带头喊出“我先上”“跟我上”,主动到急难险重岗位上去。与此同时,从关爱员工出发,医院还为每位职工发放防疫健康包,升级防护装备,尽最大努力做好医务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急诊先锋 践行铮铮誓言
作为医院的“前锋”,急诊一直都是院内最为繁忙的地方之一,特别是“新十条”发布之后,基层转诊、市内转诊患者骤增,最高峰东、南院区急诊门诊每天累计接诊急诊危重患者580多例,虽然大家已经做好随时被“阳”的准备,上班提高防护级别,但感染的速度远远超越了预期。接二连三的医生护士出现头痛、肌肉酸痛、消化道症状,甚至高热。但他们知道急诊科事关生死,科室所有“阳”的轻症医护仍选择继续坚守,实在扛不下去,就让下夜班休息的同志顶上。对他们来说,每一轮班都是一次战斗。
急诊科医师朱戈被“阳”后,连续发烧4天,头痛欲裂,全身寒战、乏力,剧烈咳嗽不止,同事们劝他回家休息,他说:“现在科里人员严重不足,这么多病人怎么办,吃2片退烧药就会好了,我还能坚持。”又继续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面对家里已确诊阳性的两个儿女,只能交给一年做过两次手术,还在恢复中同样发烧的妻子和同样确诊阳性的父母看管。在一个夜班还未结束时,他出现了咳嗽加重,并出现咳血痰,做完胸部CT发现此时他的两肺已经广泛病变,呈“白肺”改变……

身怀六甲的曹玥接诊了东院区急诊病房收治的第一例阳性患者,当时她没有半点犹豫,穿上防护服冲到病人面前,仔细问诊,一直坚守在自己岗位上;住院总家中老小都在发热,包括还不到两个月的女儿,只能回家照顾他们,病房值班医生代替住院总工作,虽然他正处“阳”的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躯,顶着39℃的高热坚守了一夜。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急诊科的医务人员用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镇守着医院的“桥头堡”,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
砥砺前行 身躯铸造大堤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战斗了三年,从不退缩,始终战斗在最前线,为生命站岗,2020年的第一波疫情是这样,现在依然是。”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刘贞君声音沙哑地说道。面对焦虑、病痛的患者,他们早已忘了自身的病痛,一身白衣的他们再次成为阻挡疫情的第一道“防波堤”,一个个“倒下了”又“站起来”。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加之高强度的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也不能幸免,先后出现高热、刀片嗓、肌肉酸痛等症状,“现在病人这么多,是最需要医生的时候,我还不能休息”,潘志平医生在值班时突发高热达39.6℃,直接给自己静推地塞米松后继续坚守岗位,救治患者。霍雪平、查佳丽每天靠口服塞来昔布缓解头痛症状。“大家每天都在工作岗位,现在根本没时间照顾着自己。”天天穿梭在病房的副护士长朱莎莎说,尽管她也被感染了,但是依然坚守岗位,每天用沙哑的嗓音安排着工作。副主任医师王康感染新冠病毒需要住院治疗,从医生变成患者,但他依然坚守职责,在隔离病房里依然坚持战斗,处理病人突发情况、插胃管、换药。“再苦再累也能坚持,怎么都得坚持,这是职责。”在发热门诊的黄青说道。

王建锋同志作为中国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队员归国后,来不及休息,随即投入“战斗”,24小时连轴转吃住在科室,每天都在紧张地抢救,高流量、无创、气管插管……感染性疾病科的“老黄牛”胡长青,战“疫”三年,每一波疫情的出现都有他救治病人的身影,尤其今年以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因闭环管理而在“隔离”或者在“隔离病区救治病人”,用他的话说就是“不惧不退, 誓与疫情战到底”,用实际行动坚守着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
迎难而上 同呼吸共命运
连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们每天早上穿戴好防护服、隔离衣、N95口罩、面屏、手套后,就一头扎进工作中,在连续七八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中,尽量不喝水,不上卫生间。
为了保证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科室高效机动地进行人员调整,保证患者医疗救治的正常运转。根据医院统一安排,科室先后抽调6人支援发热门诊和转换ICU,这让原本人手不充足的科室更加紧张。专家门诊、普通门诊面临着成倍增加的工作量,RICU及普通病房全部满员,住院患者近百人,每天不仅要做好患者的诊疗,还需要承担20余人次的重症抢救。与此同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要配合全院各科室进行会诊。短短两周时间,科室里感染的医护人员已近98%。医生护士常常是给病人输完液后再给自己输液。
代立志和张艳云是夫妻俩,家里有两个年幼孩子,连日来超负荷的工作,加上奥密克戎超强传染性,一家人均被感染。夫妻俩将两个孩子送至父母家代为照顾,拖着病痛、高热的身体,依旧坚持在临床一线。
副护士长金娥在感染新冠病毒后高烧仍坚守岗位,吃退烧药,服用止痛片,每天带领护士认真查看每位患者,叮嘱着注意观察患者呼吸与血氧饱和度。她说:“不论怎样,患者的救治与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重装部队 点亮生命希望
门外是心急如焚的家属,门内是努力求生的患者和不停奔走的医护人员。为了挽救生命,重症医学医护们与死神殊死搏斗,不分昼夜地守护着这些脆弱的生命,鼓励彼此全力为生命而努力奔跑。
作为医院重症患者救治的“主战场”,为迎战“双高峰”,重症医学科在原有基础上,另牵头筹建转换ICU,由方长太主任坐镇指挥,一支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医生和全院抽调的护理精干组成的队伍即刻成立,迅速投入战斗。
“时间紧迫,立刻气管插管!”12月30日夜间,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团队正为一名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抢救,患者的呼吸困难立即得到缓解。在重症监护室里,随时可以看到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身影。医生熟练地为危重病人进行气管插管、CRRT治疗,护士们忙碌地导尿、吸痰、翻身以及配合各项抢救。
重症医学科姚家杰主管护师,发扬“愿做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精神,先后被抽调去往方舱医院,南院区重症医学科病区,转换ICU病区,“重点”区域都留下了他奋战的身影。
负重前行 守护患者安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000多医护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负重前行,全力守护患者安康。
老年病科针对老年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多、病情进展快、死亡风险高等特点,迅速制定应对方案,优化住院患者的诊治流程,及时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出诊人次,加班加点,做到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满足广大老年患者就诊需求同时,力防重症。
今年92岁卧床多年的吴爷爷,患有极重度慢阻肺、冠心病、心力衰竭脑梗死及营养不良等多种基础疾病,此次因新冠病毒感染、误吸等导致重症肺炎及MODS等,情况危急,家属抱着试试看心态前来就诊。老年病科接诊后,紧急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激素抗炎、抗病毒、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但低氧血症等病情一度加重,家属也因逐渐失去信心而为老人准备后事。但医护团队们彼此鼓励,坚定信心,争分夺秒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并迅速调整治疗方案和营养风险的干预。11天后顺利撤机和拔管,家属感激地说:“你们真的是人间天使”。
医学影像科“排兵布阵”,换人不换机,24小时不停歇,每天四班倒,保证两名医生同时值班,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新冠感染高峰的到来,市立医院影像科CT日均检查人次已由平时400余人次突破到日均1100余人次,超平时工作量的近3倍。尤其夜间接诊量持续高位。
“患者需要我们,早一分钟检查结果出来,早一些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患者就早一些改善病情或者避免重症发生。”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史恒峰说道。史恒峰驻守CT室,家中老人和小孩都相继感染,一时间内仅靠发高烧的妻子照顾着老人和孩子。王栋、金怡云高热不退,仍坚持值守夜班;副主任医师陈平、导医赵珊珊咳嗽胸痛,两肺炎症,坚持“轻伤不下火线”。

面对儿内科患者急剧增加,儿内科主任胡方启及时统筹协调,优化就医流程,细化儿内科治疗方案,科学调配医护人员,保证各病区治疗的同质化,保障所有阳性儿童患者应收尽收,坚决防重症。
骨科每日手术15台左右。30多人的病区,值班护士仅有3人。骨科护士长贺萍一边输液一边工作,从早上8点一直到下午6点半,连续工作10多小时。当班护士刘肇琼全身酸痛无力,步履蹒跚,一手扶腰,一手扶墙,患者说:“这个护士看得让人心碎”。
科室人手不够,血液内科技术主任姚福生便24小时值守移植病房,为了尽量让大家多休息,他主动揽下各种大小事宜,每天在普通病区、移植病房及院内各科室间穿梭。
……
一个月来, 感人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医院上演。不畏艰险、勇担使命的安庆市立医院人,在这场战“疫”中,用担当和奉献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疫情救治仍在持续~~~
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返乡就诊高潮,全院医务工作者正时刻待命~~~~点点微光、聚而成炬,无论何时,安庆市立医院都是宜城百姓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