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静 龙皖江 发布时间:2025-08-22 浏览:62次 一审:龙皖江 二审:张冰 三审:姚淀
8月16日,安庆市立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了脉冲场消融(PFA)手术。该手术为安庆地区首例,标志着医院在房颤介入治疗技术上取得新突破,正式与国际领先的“无热”消融时代接轨。
71岁的章老太是一名房颤患者,多年来反复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期,章老太发作时伴头晕、一过性黑矇、全身冷汗及左侧肢体麻木,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遂来我院就诊。经心血管内科团队全面评估并与麻醉科、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讨论后,认为患者适合接受PFA这一国际新型消融技术。
经过与家属充分沟通,在外院专家的指导下,手术由心血管内科陈良川、郑元喜两位主任医师操作。术中使用波士顿科学FARAPULSE™脉冲场消融系统,通过股静脉穿刺,将消融导管送达心腔。团队凭借丰富经验,精准实施肺静脉电隔离(PVI),整个穿刺及消融操作仅用时约30分钟。术中监护显示患者肺静脉电位完全消失,心律转为平稳,手术获得成功。
脉冲场消融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非热能量消融技术。其核心原理为“不可逆电穿孔”,通过高场强脉冲电场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细胞膜,形成不可逆的纳米级孔隙,导致细胞凋亡,从而精准阻断异常电信号传导。与传统射频消融(热能量)和冷冻消融(冷能量)相比,PFA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组织选择性,可极大限度避免对邻近食道、膈神经、血管等关键组织的损伤,显著降低肺静脉狭窄、心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风险,手术安全性更高。
“这项技术就像一把‘电场手术刀’,高效精准,且不产生热损伤,尤其为高龄、合并症多、无法耐受传统热消融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陈良川介绍,我国房颤患者人数超千万,老龄化趋势明显,许多高龄患者因心功能差、合并疾病多,被视为传统消融手术的“高危”或“禁忌”人群,只能依赖药物,面临卒中与心衰加剧的风险。PFA技术创伤更小、麻醉要求更低、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打破了这一临床困境,为这类脆弱人群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对预防卒中、改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此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是安庆市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律失常领域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的体现。科室表示,将继续紧跟技术前沿,稳步推进PFA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随访,并计划未来构建区域技术交流平台,推动该技术在皖西南地区的规范应用与发展,让更多心脏疾病患者受益。
安庆市立医院